RESULT

卓越成果
第一期計畫D
2019-11-21

高科大辦論壇 專家青年交流反思大學社會責任與地方創生關係

教育部於106年推動「大學社會責任(USR)實踐計畫」,行政院亦於隔年宣佈108年為地方創生年,國立高雄科技大學(簡稱高科大)自106年起關注地方創生議題,從觀察到執行的兩年過程中,部分教師發現:看似同樣在協助區域發展的計畫,卻分別有「人才培育」與「縮短城鄉落差」兩項核心精神,身為具備研究能量並肩負社會責任義務的大學端,要如何從「執行者」與「協助者」的角度,讓兩項計畫得以相輔相成、創造1+1>2的成效。有鑑於此,高科大「義築桃花源.港都山線人文新風貌營建計畫」日前舉辦論壇,邀請長期參與區域地方創生的團隊與大學USR彼此對話,思考大學責任與地方創生的意義。


高科大「義築桃花源.港都山線人文新風貌營建計畫」計畫總主持人許昺奇教授開場時提到,讓他印象深刻的是被問到執行大學社會責任後,如何以量化指標評估人口是否成長、城鄉差距是否縮小時一度語塞,他認為地方創生需要長時間的經營與投入,無法短時間達到目標,因此透過此場論壇邀集各方關注這領域的專家分享經驗,激盪「大學社會責任」及「地方創生」兩者如何共榮與共存。

論壇上午場邀請絲田水舌永續生態發展執行長孫崇傑分享「合作找幸福.從生態村到轉型城鎮」。孫崇傑自921地震後投入災後重建,專攻建築的他重新思考人與土地、環境間的關係,他從硬體建築延伸至生活美學,開始推廣「細活」的生活態度,取其絲、田結合為「細」; 水、舌 結合為「活」,強調生態、生產、生活和生命的四生體系,生生不息的循環模式,讓人重新找回幸福的感動。

孫崇傑常常帶著一群人用自己的雙手複製古老技藝,因應不同的環境、地貌與氣候,以友善環境的方式耕作、搭屋,利用天然苧麻纖維做衣服,甚至是搭建生態廁所,重現古人就地取材的生活智慧,也讓人與人透過協力互助共同解決問題。以南投桃米生態村為例,其堆肥式廁所可緩和人類排泄物對環境的衝擊,讓糞尿與木屑、菌種等混合、發酵,自然分解成有機質肥料,回到自然體系中循環再利用。

孫崇傑也觀察到,過去大家相信人定勝天,整治河堤往往利用水泥護岸等工法,當時桃米生踏村內的野溪採用生態工程整治河堤時,即便當地居民都認為這樣做沒有用,但是十幾年過去了,該溪流已接近自然的植被,並肩負滯洪的作用。地方創生是一連串從教育學習到觀念改變,再到行動實踐的過程。他也提到,近一百年來,人類倚重石油生產許多,但是石油終有銳減的一天,或許哪一天大家都會回到利用天然植物纖維做衣服的光景。

下午場論壇則邀請暨南大學「建構水沙連『無老。長照』協力治理網絡──教育、共助與永續」、中山大學「高雄舊港新灣社區的創新、創業與創生」、高科大「義築桃花源.港都山線人文新風貌營建計畫」及「春燕築巢.地方創生:從新農業出發」等大學社會責任團隊分享經驗,如何延續大學與地方的關係,整合區域經濟、社會、文化與環境永續發展,真正為地方注入活水。

  • 551
Back回主頁